谈股论金-技筹财策四字诀
- 谢晨彦
- 2015年5月1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今周刊第956期封面故事「我在自营商学到的30%获利功夫」,文中特别提到「散户不仅买卖金额比重节节败退,连交易人数也在锐减之中。上一波台股蓄势攻万点行情〈最高来到九八五九点〉的二○○七年,股票账户有在「动」的市场交易人数,仍高达三一七万人(台股开户数达八百万人)。至此之后,如同散场的宴会般,交易人数节节下降。直到今年一月,只剩下一二○万人;二月更进一步减少至九十五万人。换句话说,短短七年多来,消失在台股的散户竟高达两百万人之多。散户之所以落跑,不外乎两个原因:第一、老散户赔怕了,收手不做;第二、台湾年轻一代所得太低,没钱开户买股票。」
操作习性与散户最雷同的自营商,过去几年获利颇佳,同样喜欢短线进出、追逐盘面强势股、抢进热门题材股,为何散户总是受伤累累,而自营商却数钞票笑呵呵?台北小区大学人气名师谢晨彦,每年靠着股票自营操作,稳定赚进七位数。他将过去在券商自营部学到的操作技法,成功复制到个人日常操作上,创造稳定报酬,简单归纳其中要诀,就在四个字── 技、筹、财、策。这一期今周刊就特别专访谢晨彦老师,摘录部份内文如下:
台北小区大学人气名师谢晨彦,每年靠着股票自营操作,稳定赚进七位数;上午操盘,下午讲课,闲暇时写书,周末假日骑着帅气的哈雷机车游山玩水,五年下来,能将兴趣与工作完美结合,羡煞不少人。这样怡然自得、生活无虞的背后,正是严格专业的券商自营部训练出来的成果。
「二○一○年,我在自营部负责期货选择权及衍生性金融商品,并参与股票研究。」谢晨彦回忆,虽然在券商自营部只有一年多,但从中学到的操盘经验与「眉角」,却成为日后维持「大赚小赔」的关键。
深刻体会 在极小风险下追求最大利润
经过自营部洗礼,让他体会三件事,那就是产业分析、分散投资及严格停损;前一项,决定投资获利大小,后两项,则与风险控制能力有关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在极小的风险下,追求最大利润;而这也正是一般投资人不断提升、自我修炼的目标。
「过去,在自营部能够一战成名的,都是产业嗅觉灵敏,能抢先卡位布局的人。重视产业基本面及发展,也是自营部操作的重要原则。」谢晨彦说,不要看自营商平常好像都在短线交易,当市场不安时,要能看出眼前不好只是假象,甚至深入分析,挖掘出基本面转好的产业,才是大赚背后的真本事。
数据源:今周刊第956期
ความคิดเห็น